在政务服务智能审批、古建筑数字化“活化”等场景中,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。近年来,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以人工智能为纽带,深化与香港在技术创新、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,为广西城乡建设发展装上“数字引擎”。
深化桂港协作,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。依托《桂港建设行业合作意向协议》,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(AI)创新设计联合实验室,攻克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化改造技术难题。其研发的“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”,为南宁三街两巷等历史街区提供数字化修复方案,精准还原建筑风貌。两地还联合组建人工智能培训师资库,研发人工智能、大模型等前沿课程,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技术人才职业培训。
数智赋能文化传承,激活“活态遗产”生命力。在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,系统化的MR软件平台及物联网技术结合,生动再现古村落生活场景和民俗文化,游客可通过沉浸式体验平台,参与虚拟舞狮、对山歌等民俗活动,感受“活态”文化遗产。基于此实践形成的《数字化转型下的灵山县传统村落连片保护规划策划》,创新提出“数字IP+文旅”模式,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。
下一步,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贯彻落实自治区“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”战略部署,按自治区“新春第一会”关于“人工智能+”的决策部署,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,共同推动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在桂港两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广。(黄诗谊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