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随着城市不断发展,高楼大厦遍地开花,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。但是,什么高度才能算得上是高楼大厦呢?
设备层是什么?
设备层是指建筑物内用于维护空调、电梯等设备的空间。它们通常位于建筑物的顶部,这也是建筑师为什么经常在这里设置观光台的原因,因为这里可以欣赏到无敌美景。
高楼大厦的标准因国而异
不同国家对高楼的标准是不同的。例如,在日本,高楼一般指超过60米,而在美国,高楼则是指超过150米。而设备层则又有所不同。在日本,设备层通常是指在高楼顶部建设的设置有特殊装置,包括天线、水塔、消防用途设备等的区域;而在美国,设备层则一般是指大楼内一层特定高度范围内的停止楼层,其名称是计入整个楼层编号的。
何种高度才是高楼大厦?
在中国,近来通常将高楼大厦定义为“建筑物层数超过1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”。然而,这一标准在不断更新,随着城市中更高、更大的建筑物的出现,高楼大厦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。
高楼大厦的发展历史
随着world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,高楼大厦正在不断被纪录。据研究机构Emporis发布的数据显示,全球较高的100座建筑大厦中,仅有一栋高楼是20世纪初,其余全部都建造于21世纪或晚期的20世纪。其中,仅中国的广州、上海、深圳、天津和成都5个城市便占据了全球较高建筑物中的7座。
高楼大厦的建造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
高楼大厦的建造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景观,同时也会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产生影响。比如,高楼大厦会挡住周围的景观,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观感;高楼大厦的建造还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影响,如对风力指向和流动产生影响。因此,在建造高楼大厦时,也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和周围居民的需求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通常情况下,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或层数超过12层可以被视为高楼大厦,这也是通常的定义。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,高楼大厦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,因此,在建造时也需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和人文需求,同时还要进行规划和审批。



